首页
我们的服务
关于我们
新闻资讯
加入我们
联系我们
新闻资讯
> 新闻资讯 > 行业快讯
检验人员的职业病预防
发布时间:2012-03-13
浏览次数: 1126
来源:重庆惠能标普科技有限公司
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病患或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接触,是疾病高危感染人群,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。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,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,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,并保护操作者的同事、家人以及实验室的后勤和服务人员的安全。

  1 危险因素

  1.1 感染性损伤

  1.1.1 机械性损伤 常见于被污染的针尖刺伤,被刀片或碎玻璃片割伤。据报道,因针刺伤而感染HIV至少需要0.1ml血液,其感染比率为0.3%。乙型肝炎病毒(HBV)则较艾滋病病毒(HIV)的致病性强,针刺发生时一般只需0.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,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为1/5。而被HCV污染的锐器损伤,感染比率为1.8%。另外针刺伤还可以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梅毒、疟疾、败血症、伤口感染等。

  1.1.2 生物性损伤 接触病人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时,若不注意个人防护,不仅造成自身感染,还会成为传播媒介。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、丙肝和艾滋病。据文献报道,眼、鼻、口腔、皮肤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.1%。

  1.1.2.1 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 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,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,易感染呼吸道疾病。此外,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:离心、溢出或溅洒、混合、混旋、研磨、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。

  1.1.2.2 摄入病原体 在实验室吃东西、饮水和抽烟,将手指放入口腔、鼻腔,以及在细菌接种时说话,可使液体溅入口中。

  1.1.2.3 由皮下或黏膜透入 见于含病原的液体溢出或溅洒在皮肤或黏膜上,皮肤或黏膜接触污染的表面或污染物,以及通过由手到脸的动作造成传播(如戴眼镜等) 。也可通过皮肤上的损伤,直接引发感染。

  1.2 化学性损伤 众所周知,实验室所用的多种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都含有毒性物质。它们对皮肤黏膜、呼吸道、眼睛、内脏器官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。

  1.2.1 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的化学试剂 如各种酸、碱试剂以及含氯制剂等。此类试剂易损害皮肤或呼吸道黏膜,减弱其抵御疾病的能力,甚至造成严重的深层组织损伤。如:回收物品器械的浸泡,工作间桌面及地面的擦洗,都要应用84消毒液、戊二醛、过氧乙酸、甲醛等消毒剂,检验人员长期与之接触,对人的皮肤、黏膜、神经系统、胃肠道及呼吸道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,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。甲醛对人体毒性非常大,其浓度达到20mg/m*3,接触者会出现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、持续性头痛、心悸、失眠。

  1.2.2 有毒性的化学试剂 二甲苯、甲醛、苯酚以及氰化物等。甲醛和苯酚会刺激黏膜易引起呼吸道症状、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。二甲苯属于低毒类物质,可经呼吸道、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,刺激皮肤,可引起皮炎。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二甲苯时,会出现中毒症状,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四肢无力、意识模糊、步态蹒跚等症状,严重者有躁动、抽搐或昏迷,并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。若二甲苯不慎溅入眼中,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损伤。氰化物有剧毒,虽然试剂中含量低,但若遇酸会产生剧毒的氰氢酸气体。

  1.2.3 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试剂中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此类物质对眼部神经或细胞有损害,长期接触会引发局部炎症,甚至白内障。试剂中的放射性物质,对人体性器官、性细胞有损伤,会引起男性不育或胎儿畸形。

  1.3 物理性损伤 随着高新技术(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等)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室的诊断效率,但由此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检验人员造成机体损伤,如白细胞减少、不良生育、放射病、致癌、致畸等。长时间观看显微镜或操作计算机,会引起视力减退、眼炎以及颈椎病。许多检验人员都有颈、腰、背部疼痛,双眼瘙痒、疼痛、视力减退,头晕的症状。在消毒灭菌工作中,消毒因子(紫外线、臭氧等)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。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。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、胸闷、肺水肿等。长时间一种坐姿操作或使用加样器,易患肩关节或指关节炎症。由于搬运重物、仪器等,会引起检验人员脊柱、关节伤、腰肌劳损等症。而许多检验人员,因怕麻烦在洗手之后不擦手,增加了患风湿或关节炎的可能性;更有甚者在隔离衣上擦手,极不卫生。

  2 防护措施

  2.1 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,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乙肝、丙肝、HIV等相关的知识,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,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。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,定期加强教育,让每位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,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  2.2 规范操作程序 各类医疗废物、垃圾必须分类放置,及时消毒后,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。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。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。

  2.3 要严格规章制度,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,人人都应自觉遵守。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、吃东西、接听手机;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,要戴口罩和手套。防止各种液体飞溅,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,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、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。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,不要打开顶盖,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。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,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。

  2.4 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 感染性的各种针管、吸管、吸头、试管、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;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,避免刺伤。锐器损伤后,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,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, 2%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,可套橡皮指套(或橡皮手套),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,并准确记录上报,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,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。

  2.5 重视洗手 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。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,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,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,搓洗15s,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%,洗2min可降低85%;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,搓洗12 s便可去除92%,洗2min可去除97.8%。

  2.6 有毒废液的处理 如血红蛋白测定,溶血素试剂在反应后生成产物有氰化钾。按每升废液加次氯酸钠溶液(安替福民)或“84”消毒液40 ml,充分振摇混匀,敞开废液瓶,置室温3h,可除去氰化钾。还应注意,溶血素试剂应避免与酸接触,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,接触后应立即用水冲洗。

  2.7 对有毒化学试剂的处理 以二甲苯为例,清除泄漏的二甲苯,可用沙土、泡沫、干粉,不能用水。因为其不溶于水,反而会扩大污染面积。正确清除方法是用多量卫生纸吸附,然后装入塑料袋加以密封,转移到空旷处待其自然挥发。如有皮肤接触,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。二甲苯遇明火、高热可引起燃烧,应隔离火源、电源。接触化学消毒剂,应戴手套、防护口罩;使用溶血素试剂时,防止直接接触皮肤。甲醛消毒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,并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毒气;给尿液中加入甲醛防腐剂时,注意防止溅入眼中;使用戊二醛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,应戴橡胶手套,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。

  2.8 其他防护 对于放射免疫室工作人员,应配戴水晶石镜片的防护眼镜。有条件的单位,应穿戴放射人员防护服。洗手后不擦手,是引发关节炎或风湿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所以,检验科应常备卫生纸、面巾纸、个人专用毛巾等物品,或使用自动吹干机等设备。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,减少人员物理性工作损伤。而因不规范、不正确及长时间的坐姿操作及使用加样器,会引发肩关节或指关节炎,检验工作人员应加强户外运动,做广播体操,注意颈、肩、腰部及腕关节的运动。

建设项目职业病因素,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,职业检测与评价,职业病评价,工贸企业三级安全标准化评审

上一篇

发布:2012-03-16

职业卫生的任务...

下一篇

发布:2012-03-13

电子行业的职业危害...